前言
本標准是對GB/T 8940. 2—1988《紙漿白度測定法》的修訂。
本標准等效采用ISO 3688:1999《紙漿亮度(白度)試樣的制備》。.
本標准與GB/T8940.2--1988的不同之處是該標准只規定紙漿亮度(白度)試樣的制備,亮度(白度)的測定歸入GB/T 7974-2002《紙、紙板和紙漿亮度(白度)的測定(漫射/垂直法)》中。
本標准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造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天津市輕工業造紙技術研究所、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張景彥、侯維玲、杜麗萍。
本標准首次發布于1988年8月。
本標准委托全國造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
ISO前言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是國際標准化團體(ISO成員)的全球性聯合體。國際標准的制定工作通常由ISO技術委員會完成,其中每一-成員國對技術委員會曾經發布的標准感興趣的,都有權向委員會表達其意見。與ISO有關的政府或非政府的國際組織也可參與這項工作。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標准方面有密切聯系。
國際標准的草案要經過技術委員會各個成員的投票表決才能正式通過。作爲國際標准的正式發布要求達到不低于75%的投票率。.
國際標准ISO 3688是由ISO/TC6紙、紙板和紙漿技術委員會SC5紙漿的試驗方法和質量規範分委員會起草的。
第二版取消和代替了第一版(ISO 3688:1977),它是技術性的修訂。
Pulp- - Preparation of laboratory shee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brightness
編輯:弗艾博纖維技術研究中心
1適用範圍
本標准規定了測定紙漿亮度(白度)試樣的制備方法。
本標准適用于各種木漿、竹漿.草漿和切到適當程度的棉麻長纖維紙漿。
2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爲本標准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爲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准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40--1989紙漿試樣的采取(eqv ISO 7213:1981)
GB/T 7974- -2002紙、紙板和紙漿亮度(白度)的測定(漫射/垂直法)(neq ISO 2470: 1999)
QB/T 1462--1992紙 漿實驗室的濕解離(eqv ISO 5263:1979)
QB/T 3703-1999紙漿 實驗室紙頁的制備常規紙頁成型器法(eqv ISO 5269-1:1979)
3儀器
所有與紙漿接觸的裝置,均應由耐腐蝕性材料制造,如玻璃、陶瓷或不鏽鋼等,應避免使用鐵、銅、黃銅和青銅。因爲鐵離子和銅離子能強烈地引起紙漿變色。
3.1 標准疏解器,應符合QB/T 1462的規定。
3.2用漏鬥制備的紙漿試樣。
3.2.1 由耐腐蝕材料制成的布氏漏鬥或類似器具,底多孔平整,內徑爲115 mm~ 150 mm,容積爲1 000 mL~1 500 mL,並與真空泵連接。
3.2.2 白綢布,直徑115 mm~150 mm,不含荧光物質及可溶性雜質。
3.2.3吸墨紙,定量約250g/m2,不含荧光物質及可溶性雜質。用于夾試樣及吸收壓出的水分。
3.2.4定性濾紙。
3.2.5 壓板,由不鏽鋼或硬塑料制成,其尺寸與試片相同,厚1 mm~1.5 mm。
3.2.6 加壓機。
3.3由紙頁成型器制備的紙漿試樣。
3.3.1紙頁成型器,符合QB/T3703的規定。同時所有與紙漿相接觸的部件或器材,均應不引起紙漿變色。
3.3.2 加壓機。
3.3.3 pH計,校准精確至0.1。
4試劑
在制備紙漿試樣的過程中,應使用分析純試劑.蒸餾水或不含有色物質、鐵離子和銅離子的純淨水。
4.1 氫氧化鈉(NaOH) ,濃度爲0.1 mol/I,即每升溶液中含有4.0g氫氧化鈉。
4.2 c(H2SO4)=0.05 mol/L,即每升溶液中含有硫酸(密度1.84 g/mL)2.8 ml. ;或c(CH3COOH)=0.1 mol/L,即每升溶液中含有乙酸(密度1. 05 g/mL)95 mL。
4.3助留劑,用于回收漿和非木漿,含有一些與長纖維顔色不同的細小纖維和小離子,能影響亮度(白度)值,但通過過濾網時保留不下來。爲此,在紙漿試樣成型前應加入助留劑。如在回收漿裏加人0.4%的助留劑,可消除這些影響,但應在試驗報告中說明助留劑的種類及加入量。
5取樣
按GB/T740抽取樣品。在試樣貯存的過程中,應防止熱、光對試樣的影響及試樣的水分變化。
取樣量應足夠制備4張定量爲200 g/m2的試樣。
6試樣的制備步驟
6.1紙漿 的預處理
6.1.1 漿板或漿片
將漿板或漿片撕成約20mm~30mm的碎片,稱量出足以制備4張200g/m2試樣所需的漿量。用水浸泡30min後按QB/T1462的規定進行疏解,最低疏解轉數應能完全分離纖維。最後將紙漿懸浮液稀釋至4 g/L。
6.1.2濕漿
測定漿液濃度,量出適量的體積。
6.2試樣的制備:
6.2.1用pH計測定預處理好的漿液pH值,如pH不在4. 7~5.5之間,用氫氧化鈉(4.1)或者硫酸或乙酸(4.2)調節到此範圍。如果紙漿含有pH=5時能溶解的物質,應將其pH值調至6.0~7.0。如果是草類纖維,建議將pH調節至小于或等于4,但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
6.2.2漏鬥法制備步驟
將漿液攪拌均勻分成幾份,每份均含有制備200 g/m2試樣的漿量。將一片白綢布(3.2.2)放在漏鬥中,用水潤濕並使其平整。取1份漿液倒人漏鬥中,抽吸濾水至鏡面消失。應避免對已成型的紙漿試樣過分抽吸,致使抽出空氣。將漏鬥倒置並吹氣移出紙漿試樣,用一張濾紙接住,輕輕揭下白綢布再放回漏鬥。在試樣向上的方向標一記號(非貼濾紙面)。按上述方法制備4張試樣。
將制備好的試樣按下述順序夾好。
a)一片壓板;
b)兩張吸墨紙;
c)用濾紙覆盖着的試樣;
d)兩張吸墨紙;
e)一片壓板。
以此順序夾好其余各試樣。
將叠放好的試樣放在加壓機上,用約300 kPa的壓力加壓1 min(壓力常與壓力表讀數不同)。在加壓前應確保試樣位于壓盤中心。
壓後將濾紙從試樣上移開再放好,以保護試樣。將試樣和濾紙-起懸挂在無塵的氣流中,在室溫下幹燥水分至5%~15%,幹燥時間不應超過24 h。.
然後把由濾紙保護的試樣放在加壓機上,在300kPa~500kPa壓力下壓30s,使試樣盡可能平整。
6.2.3紙頁 成型器法制備步驟
按QB/T3703抄造試樣,使試樣定量爲200g/m2,應使用蒸餾水或純度相當的水。在室溫下幹燥由.濾紙保護的試樣至水分5%~15%,幹燥時間不應超過24 h。
按6.2.2將試樣壓平。
7試樣的貯存
應確保制備好的試樣不受汙染,避免試樣暴露在光和熱的條件下。試樣制備好後應隨即測定亮度,最長不應超過幹燥後4 h。
8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如下項目。
a)本標准號;
b)試樣名稱和制備過程的必要說明;
c)任何背離本標准的操作及操作中的異常情況。